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步发布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

中国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总体有所上行但压力不大。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来看,11月同比上涨1.2%,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显示需求复苏温和,总体价格水平平稳增长。

美国方面,劳工部11日发布数据显示,CPI同比大涨6.8%,创1982年6月(3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4.9%,涨幅比10月的4.6%还要大,这也是1991年以来的最高涨幅。上月11日,美国CPI刚刚创下31年最高水平。

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CPI创39年来新高,食品、燃料、住房普涨

CPI主要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价格由猪肉、鸡蛋和鲜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价格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业价格驱动。

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的CPI数据显示,CPI同比大涨6.8%,创1982年6月(3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4.9%,这也是1991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物价上涨普遍影响到食品、能源、住房、新车和二手车价格。

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6.1%。服务通胀也在上升,服务成本11月上涨0.4%,近一年上涨了3.4%,为2007年4月最快的年度增速。

具体食品方面,《底特律自由新闻报》(Detroit Free Press)12月11日报道,六大主要食品店物价连续第三个月上涨,11月份,家庭食品、水果和蔬菜上涨整整1个百分点,肉类、家禽、鱼类和鸡蛋类指数上涨近1%,其中猪肉价格单月大幅上涨2.2%,牛肉今年以来上涨了21%。唯一例外是鸡蛋价格当月下跌2.7%,但仍同比上涨8%。外出就餐方面,餐厅、外卖和简餐的价格单月上涨5.8%,为1982年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推动CPI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是能源价格的上涨,11月美国居民能源成本比去年飙升了33%,其中,汽油指数上涨了58.1%,天然气指数上涨了58.1%,电力指数上涨了6.5%。燃油指数增长了59.3%。

另外,二手车和卡车价格也上涨了31.4%。

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对于40岁以下的美国人来说,最近一轮价格上涨是他们人生中经历的最严重通胀,上一次看到油价如此持续上涨是在上世纪70年代,诱因是中东石油禁运导致的供应中断。当时美国通胀从1972年的3%上涨到1979年的超过13%,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20%,才在1982年将通胀压回个位数水平。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援引盖洛普(Gallup)上周发布的一项调查,近一半的美国人表示,物价上涨正在造成经济困难,在10个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家庭中有3个表示,通胀已经导致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一项分析发现,物价上涨对农村家庭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家庭影响更大。

中国:食品各项价格普遍上涨推高CPI,PPI增速回落

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11月份,受需求季节性回升、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CPI继续抬升,食品项价格回升显著,其中猪价贡献了食品价格环比的主要增长;非食品价格较上月持平,其中工业消费品贡献了非食品价格环比的主要增长,服务业价格较上月回落。

食品项中,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1.6%,较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11月猪价仍是主要压制因素,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7%,但受需求季节性回升加上短期供给偏紧影响,降幅收窄11.3个百分点,对 CPI同比拖累减少显著;受前期异常天气叠加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鲜菜同比大幅上涨 30.6%,明显超越季节性,涨幅较上月扩大14.7%。

美国cpi数据公布时间(中美几乎同时公布CPI指数)

非食品项七大类价格同比除其他类普涨,其中交通通信类同比涨幅最高(7.6%),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2 升 2 降 3 平),其中交通通信类同比变动最显著(0.6%),具体而言: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分别为 0.5%、1.7%、0.5%,较上月同比分别变动 0%、0%、-0.4%;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分别为 7.6%、3%,较上月同比分别变动 0.6%、0.1%;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分别为 0.6%、-0.6%,较上月同比分别变动0%、-0.1%。

PPI方面,11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高涨输入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 涨幅高企,但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多部门联动遏制煤炭市场的短期非理性上涨,PPI 同比显示开始回落,同时 PPI 内部结构分化有所收窄。

11月PPI上涨12.9%,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7%,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的加大,涨幅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原材料、加工同比为60.5%、25%、10.1%,较上月变化-6.0%、-0.7%、-0.7%;受上游工业部门价格传导影响,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1.0%,涨幅较上月扩大 0.4%,其中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同比为 1.6%、1.2%、1.4%、0.1%,较上月变化 0.6%、0.4%、0.6%、0.2%。采掘、原材料工业仍是此次 PPI 同比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

宏观调控:不同的政策空间

面对不同程度的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中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相对缓和的通胀压力给予官方更多“稳增长”的政策空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11日撰文指出,明年,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将更好地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直达实体经济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稳定增长信贷规模,从而对稳投资、稳增长形成支撑。

美国方面,通胀显然没有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财政部长耶伦在今年年中所预言的那样“到年底自动消失”。美联储近期始终向市场释放“会收紧购债(taper),但不会马上加息”的预期,这令投资者难以得到明确的指引。

CNBC报道称,美联储官员将通胀飙升归咎于疫情,消费者对商品的强劲需求和供应链瓶颈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但物价上涨的力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期。但同时又有美联储官员表示,将放缓为抑制通胀采取的努力(will begin slowing the help they’re providing in an effort to tamp down inflation)。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周五的报告表明,明年总体通胀率可能超过7%。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可能会从明年1月份开始将其资产购买规模扩大一倍,达到每月300亿美元,这又将使美联储最早在明年春天开始加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461573017@qq.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teng.com/tgwz/2886.html

(0)
苏打水的头像苏打水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